中原银行的股权拍卖谁来接盘?
近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H股上市银行中原银行(01216-HK)的部分股权正在进行司法变卖,但挂牌已一个多月仍无人问津。
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以来,该银行的股权已多次被挂在司法拍卖平台上“叫卖”,但都没能吸引资本的青睐,最终落得个“流拍”的结局。
除了股权“流拍”,中原银行的股价也处于破发状态。截止4月24日收盘,中原银行股价为2.26港元/股,相比发行价2.45港元已缩水7.75%。
由此来看,中原银行的处境有点“尬”。
挂牌一个月,股权拍卖“遇冷”
进入去杠杆阶段,近年来中小银行盈利增速明显下滑,对于股东来说,银行收益红利远不如从前。再加上网络拍卖的兴起,银行股权拍卖俨然成为一种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原银行股权在阿里拍卖平台的拍卖次数高达180条,且拍卖价多数低于评估价,但不幸的是,大多都以拍卖失败收局。
近期,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显示,鹤壁市山城区人民法院正在对H股上市银行中原银行的2676万股股权进行挂牌变卖。参与此笔股权的竞买方需为企业法人以及应符合《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管理办法》中关于投资入股的中资商业银行的相关规定。
虽经审计,这笔股权的评估价为5111.81万元,但为了尽快找到买家接盘,法院挂出的起拍价格便宜了500万元左右,降至4600.63万元,折合于每股1.719元。
而截至去年年底,中原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为2.25元,同时中原银行最新股价为2.26港元/股(折合人民币约1.92元)。换句话说,下调后的股权起拍单价,已经低于中原银行的每股净资产及最新股价,幅度分别为24%和10.42%,“优惠”力度较大。
变卖公告显示,中原银行的股权挂牌期为自2019年3月13日起的60天时间。但目前该笔股权已挂牌逾一个月时间,仍然没有买家为此“砸单”。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银行股权低价后也难出手,说明投资者对该银行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而中原银行的业绩表现就不太好。
净利润下滑,不良率恶化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级法人银行,中原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23日,总部设在郑州,2017年7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样来看,从挂牌成立到H股成功上市,中原银行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发展可谓飞速,但到了2018年,中原银行业绩却开始“变脸”。
年报显示,2018年中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167.84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31%;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37.44亿元,同比增长12.6%。纵观其成立以来的近五年,中原银行的营收和利息净收入均双双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但在2018年,中原银行的净利润却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39.4%至23.65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24.14亿元,同比下降37.1%。
业绩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原银行的不良率也在持续恶化。
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2.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4%,较上年末增长0.61个百分点,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