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银行业小微业务扫描
“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到4月1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引导金融扶持小微企业的力度和决心空前。4月期间,记者走访了被称作全国经济晴雨表的浙江省,聆听当地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真实声音。
今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要求五家大型银行发挥行业“头雁”效应,力争总体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称,《通知》既通过制定“降低利润指标考核权重”“放宽不良率容忍度”等细化措施,给银行机构吃了颗定心丸,又通过设定“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等具体目标,督促银行充分重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双管齐下,为最终政策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以来,浙江省辖内大型银行利用低成本优势,用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优惠政策,主动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98%,较一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台州分行副行长牟建华告诉新华网记者,在台州这块民营经济的土壤上,做小微是金融机构的自主选择,这也包括国有大行,我们通常说的“现在不做小微,以后将没饭吃”。所以各家银行都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小微金融产品创新。
“现在小微企业享受到的利率比一般中大型企业都便宜。”工商银行台州分行党委书记张仕乾坦言,各大行在加大力度落实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和融资成本的要求。
不过,上述两位大行行长均表示,对于基数本来就较高的台州,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的增速确实压力更大。
农业银行义乌分行行长陈湘文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小微,是在承担一种责任。现在小微利率高企,只有大行进来了,才会使大家的利率降下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行进入只是起了引领的作用,利率下来了、服务上去了。”
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曾在3月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大行利率下调的过程中,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了“鲶鱼效应”,会对中小银行造成一定冲击,原来中小银行服务的客户出现了“搬家”的现象很正常,这是市场化现象。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