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商业榜单 > 正文

中国积极推动商业航天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26 21:08:45

中国积极推动商业航天健康发展


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长沙举办。

随着政策的开放,中国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资本将目光聚焦到了商业航天这一市场,中国政府正在为商业航天健康发展积极营造有利环境。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支持并鼓励商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航天科研生产、试验和运营等活动。有关航天活动的立法工作已经通过国家和中央的立法计划,商业航天也将纳入整体法规当中,为商业航天的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开放公平、互利共赢的法制环境,促进商业航天健康发展。

“商业航天涉及商业运载、商业卫星、商业发射、商业测控和卫星应用等众多领域,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国内外航天发展的热点。”吴艳华说,面对当前商业航天活动活跃、参与单位众多的情况,中国将在国家顶层统筹规划研究航天发展。

他说:“我们将制定规范商业航天健康发展的政策制度,例如针对这几年商业火箭发展迅速的现状,我们将在近期颁布一个关于促进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展的意见通知,对商业运载火箭有关科研生产试验发射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

2015年以来,中国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吴艳华介绍,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从事商业航天产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有关企业,从去年的3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近百余家。未来宇航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商业卫星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卫星制造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从2015年之后,中国发射的微纳卫星数量实现了大幅度攀升,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微纳卫星这个行业还大有可为。”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恩宇说。

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

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说,火箭、卫星的制造、发射不再是军事、政府的“专利”。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目前中国从事运载火箭制造的企业有49家,其中41家为民营企业。

随着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商业航天产业,商业航天进入了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期。新型材料、新型动力、新型元器件制造等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从技术发展来看,商业航天的发展带动了航天一些新的技术突破。比如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3D打印技术使卫星在轨修理成为一种可能,亚轨道高超声速飞行技术将使得洲际航行压缩到几十分钟、十几分钟……”吴志坚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孙为钢指出,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航天需求的增加,航天的市场在不断地扩大,已实现从单一的为国防服务转向为国防和社会服务,从单一的国家用户转向为多元化的用户发展。

高盛集团预测,未来商业航天将达到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低轨星座、太空旅游、星际采矿将成为商业航天的三大主流,其中目前最热的是低轨星座。

吴志坚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思想观念转换的问题,我们的航天发展是以技术推动为主的,但是在商业航天中,技术只是手段、工具、支撑。没有市场就没有商业航天。我们不能仅仅用过去做项目的方式、做工程的方式来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吴艳华表示,中国将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机制、创新政府的服务模式,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相关的航天活动。

“当前中国航天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商业航天已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不仅是加速形成航天产业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太空经济的重要手段。太空对于大众而言已不再遥远,全社会将越来越多地享受太空活动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便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空间工程部部长张兆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