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邓诗维的商业传奇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40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一步步从有益的补充到成为中国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和建树。民营企业及其民营企业家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此的付出绝非仅仅是艰难!他们是时代的趟路人,他们留下的经验与教训,是我们后来者真正的价值连城的财富。
邓诗维,一个金堂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实干家,他以“踏实做人、用心做事”为信念、一生坚守,名至实归;他凭着“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更好”的执着,不断进取,树企业标杆;他以“领先时代”的理念,精心打造金阳美丽水景城,提升城市形象;他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把企业做到市外、省外、国外,无愧为时代的趟路人……
人物档案
邓诗维,金阳集团董事长,任四川省蜀商港澳联络中心顾问。曾任省、市工商联常委、执委,县工商联主席、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连续三届任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委员。荣获国家、省、市“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优秀企业家”、“五.一劳动奖”等诸多殊荣!
初出茅庐 迎难而上 树立企业标杆
1971年,22岁的邓诗维开始萌生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出生在农村的他不想一辈子困在田间地头,便一边干活一边拜师学艺,渐渐学成了木雕、石刻等多门手艺。
▲青年时代的邓诗维
1974年,杨柳乡组建基建队,年仅25岁的邓诗维因踏实肯干被乡镇领导看好,担任基建队负责人之一。他深知自己的短板——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于是便想方设法从熟悉的工匠师傅那里“偷经学艺”。从英文字母学起,苦苦钻研国内外建筑施工技术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负责施工的工程无论是从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还是从材料合理利用、现场文明施工方面都已远超其他,在他的带动下,杨柳建筑队成立了。但建筑队刚刚走上正轨,他却被免职。邓诗维认为,只要有抱负,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邓诗维毅然前往成都,向更宽广的领域探索。
1978年,在乡政府领导多次要求下,邓诗维第三次接手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的杨柳建筑队,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邓诗维依然心有余悸:“没得任何资源,哪怕一间厂房,一个板凳,都没得,还欠下一屁股账。”接手这个烂摊子后,他不分昼夜、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承建工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和苦心经营,杨柳建筑队不仅起死回生,而且工程业务不断扩大。1980年,当初只有基础资质的杨柳建筑队,仅两年后又一跃成为当时金堂县内唯一一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
抓住机遇 多元发展 得到政府认可
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在中国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很多人从中嗅出了巨大的机会,其中就包括邓诗维。1993年,金阳建筑公司成为金堂县首批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企业之一。邓诗维率领部分员工出资买断原集体企业产权,并实行股份量化,公司性质正式由集体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名称变更为成都金阳建筑有限公司。
随即,成都金阳建筑公司与台湾信享贸易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并控股“四川海其制漆有限公司”。公司开始从单一建筑施工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