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央企老总,用300万现金埋下
“法医们常说尸体会说话,在我们公诉人眼里,证据也会说话。”王志勇说。这些证据也是五花八门的,有境外豪宅,有互相矛盾的口供,有尸检报告,有文物古董……看上去不那么刺激,但每个故事,都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落马央企老总用300万现金埋下“套路”
虽然对办案人来说,案子不分大小都要仔细谨慎,但来了大案子,总是更能鼓起干劲儿。2015年年底,王志勇就又一次鼓起了干劲儿——某央企老总(副部级)因涉嫌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滥用职权罪被移送辽宁省检察院审查起诉。王志勇被任命为该案公诉指导组负责人、公诉组成员和出庭公诉人。
2015年12月27日,王志勇和“老总”第一次面对面。“你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还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学问做得不错。”“从工厂的普通调度,到车间主任,副厂长到现在掌权资产上千亿的央企,挺不容易的。”“你在山西工作期间,某某项目可是业绩不错。”……
听到素昧平生的检察官对自己的过往如数家珍,“老总”愣了,这完全超出了他设想中的情况,本来坚硬的心防一点点瓦解,他感叹着说道:“没有想到你们把工作做得那么细,很多年轻时的事情我都记不清了,你们帮我想着,谢谢你们。”
原来,虽然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但名字里有个“勇”字的王志勇却更欣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早在第一次提审前,王志勇和同事就对“老总”以往的求学经历、工作业绩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希望能以此为突破口,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打消他的抵触心理。
王志勇的准备有数据为证。在前期工作中,他和公诉组成员审查同步录音录像光盘55张、总时长120余小时,提出存在问题34个。通过分别阅卷、交叉阅卷,再集体研究,把42册卷宗中存在的程序和实体问题全部提出,在正式移送审查起诉前提出补充侦查意见130余条,正式移送审查起诉后全部卷宗由42册变成53册。
然而,交锋才刚刚开始。“老总”表面上表示积极配合办案,内心却是十分纠结:他既希望通过好态度争取减轻刑罚,又希望通过对一些细节上的辩解而达到少认定犯罪事实和数额的目的。对话中,不乏“老总”埋下的套路。譬如当王志勇提到某行贿人送给“老总”一笔300万元现金时,他不仅痛快地承认了,还描述说行贿人用一个箱子装的现金,箱子里还有半箱酒,用其他东西覆盖了上半部分,所以他收下时没有发现。但王志勇怎么想都觉得这段描述有“幺蛾子”:“300万现金咱没见过实物,但想一想也觉得有老大一堆了,一个装酒的箱子能塞下吗?”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王志勇让侦查人员找银行系统求助,做侦查实验。当银行工作人员取出300万元现金,模拟装进一个箱子,此时却再装不进酒了,王志勇突然醒悟。原来,犯罪嫌疑人正是假借承认犯罪事实来麻痹办案人,假设这段对话日后在庭审现场提交给法庭,嫌疑人就可以“不可能实现”为由进行否认,进而影响法官对这笔犯罪事实的认定。
有了银行实验做实锤,再次提审时,“老总”一下子蒙了。他对王志勇说:“我之前之所以有些狡辩之词,也是觉得犯罪数额这么大,自己脸面上过不去,不好意思。”至此,“老总”从一开始的表面认罪、内心狡辩转变为真诚认罪、悔罪。在召开庭前会议时,辩护律师对这笔受贿提出异议时,“老总”直接打断了律师的发言,表示“这一事实我认,我收了!”
三代法律人的温暖守候
2018年12月20日,正在开会的王志勇突然接到家里老母亲打来的电话。“老四,你最近忙吗?”母亲欲言又止。“你,能不能,回来看看?”吞吞吐吐,话还是说出了口。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12年来,除非他主动拨过去,母亲总是虑着不要打扰了儿子工作,极少主动给他打电话,更何况是让他赶紧回家。
难得请了两天假,王志勇奔上了回老家的高铁,一进屋门,就看见家里人都围在父亲的床前。九十高龄的父亲看到他,握着儿子的手,欣慰地闭上了眼睛,再没醒来。“我知道,他就是撑着等着,好看我最后一眼。”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