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企如何共生共赢?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2013年至2018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
中央企业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尤其是近两年来,在中央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得到推动实施。
产业园区:搭建共同发展平台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最大国际合作经济平台。中央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平台。
一个典型案例是中白工业园
由招商局集团和国机集团两大央企主导开发运营,是目前中国在海外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经贸合作区,在中国和白俄罗斯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成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园区总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2月,入园企业总数已达43家,协议投资总额近11亿美元。
招商局集团规划建设了吉布提自贸区
复制国内“前港-中区-后城”的PPC综合开发模式,在吉布提开发建设港口(DMP码头)、园区(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和城市(老港区商业化改造),为中国产品、产业、服务“走出去”搭建平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目前已有40家中外企业入驻园区,另外还有20多家企业正在自贸区进行公司注册。
中国的核电和特高压,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5年来,这张清洁、高能、靓丽的名片已经派发到了世界各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送去源源不断的能量。
英国核电项目
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其中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这是我国在英国和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我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被习近平主席评价为开启中英“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将实现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
华龙一号,同时还落户在巴基斯坦
中核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正在建造两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堆型核电机组。质量是核电站的生命,截止到2018年9月底,建安施工质量控制点见证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远高于90%的既定目标。
在特高压和电网建设方面
国家电网积极推进跨国联网、互联互通,建成中俄、中蒙、中吉等10条跨国输电线路,累计交易电量超过270亿千瓦时;大力投资运营境外基础设施,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和香港等7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公司,境外投资额达到210亿美元,管理境外资产总额超过655亿美元。
目前,国家电网建成了巴西美丽山水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埃及EETC500千伏国家主干网升级输电工程、埃塞俄比亚GDHA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埃塞俄比亚-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联网项目等重大电网工程。
更重要的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掌控了标准主导权,未来,世界上更多国家和人民将用上原汁原味的中国特高压。
油气合作,增加经济成长动能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央企业对外开展油气合作,对于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能源资源优化、为中国经济提供充足动力、促进各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俄罗斯
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中国石油参与共同合作开发。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被誉为“镶嵌在北极圈上的一颗能源明珠”。2018年7月19日,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抵中国石油旗下的江苏如东LNG接收站,交付给中国石油,开启了亚马尔项目向中国供应LNG的新篇章,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带来了新气源。
中缅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参与出资建设,项目运营期30年,设计年输量为2200万吨。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行,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中国石化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在中东,中国石化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成立了延布中国石化阿美炼油有限公司,是日加工沙特重质原油40万桶的燃料型炼油厂,也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2016年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项目投产启动仪式。2018年,该项目向沙特政府上缴税金(所得税、预提税等)总额近5700万美元。目前,合资公司有1100多名沙特员工,占员工总数的86%,是当地企业中沙特籍员工占比最高的企业之一。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