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央企 > 正文

央企扶贫的华侨城样本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23 16:13:35

央企扶贫的华侨城样本


  四月的贵州春潮涌动,细雨携着几分凉意。


  天刚蒙蒙亮,黔东南州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就起身出门,步履轻快地穿过一条条泥泞小道,前往村里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蟹农们起得更早——眼下正值大闸蟹放苗的关键时期,前期清塘工作、放苗密度等细节的把控,直接影响半年后的收成。蟹农老吴看到尹剑,搬来小板凳,俩人就地坐下,顺势聊起家常。


  眼前这位与村民打成一片的青年,是2018年贵州省优秀第一书记,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华侨城集团派出挂职的扶贫干部。不过,华侨城不止尹剑一位在此“战斗”:寨头村所属的三穗县,副县长赵术民来自华侨城旗下武汉欢乐谷;隔壁天柱县,副县长王日新来自华侨城旅行社;两县所属的黔东南州,副州长叶兴斌一年前还是华侨城集团专职董事……一州四干部,可管窥华侨城人才扶贫输出力度。如果顺着地图从贵州望向其他扶贫点,此时云南元阳莲雾种植基地正花枝盛放、海南中廖村黎族的阿姐阿妹开始准备家门口的演出、西藏林芝国际汽车营地附近的百亩雪域桃花林蔚为壮观……华侨城在云南、海南、西藏、贵州、广东、四川等地区的扶贫项目各自落地生根,一卷央企助力扶贫攻坚的华侨城样本,在眼前串珠成线、徐徐铺开。


  六大路径:央企贯彻精准扶贫的华侨城样本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如何按照精准扶贫新思路、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这是央企华侨城集团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接力探索、接力奋斗,华侨城逐步明晰了“六大路径”帮扶思路,即人才扶贫、基金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短板扶贫、文化扶贫,在实践中探索“文化旅游+美丽乡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特色之路,不断为美好生活赋能。


  贵州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记者在走访该省黔东南州时,在州政府、在镇医院、在村基地,不时能发现华侨城帮扶思路在此落地的影子。据华侨城集团挂职扶贫干部、黔东南州副州长叶兴斌介绍,早在2003年,华侨城集团便与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和天柱县结成对口定点帮扶关系,截至目前,华侨城集团已在两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累计5000多万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动员令。如今,在两县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华侨城集团立足国家大扶贫格局,同步迭代了为两县量身打造的扶贫方案:在坚持“六大路径”扶贫思路不动摇的基础上,更加聚焦人才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三个方面的脱贫重点工程,真正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


  聚力狠抓“三面”决胜黔东南脱贫攻坚战


  人才扶贫是核心。“脱贫还得先立志,致富还得靠自己”,这是黔东南州天柱县挂职副县长的华侨城扶贫干部王日新在走访过程中经常谈到的一句话,“我们下去实地走访,带去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扶贫政策,带去的也是脱贫的信心”。自2017年挂职以来,王日新就过起了朝六晚九的生活,入农户、跑景区、上茶山、下基地……除了入户调查、慰问捐赠外,他还积极沟通协调人才培育、旅游发展、产品外销等相关事宜。


  像王日新这样由华侨城集团选派的优秀干部还有多名,通过优秀党员干部挂职推动“智力帮扶”是落实人才扶贫的第一步。华侨城集团还同步推进了“精准帮扶,精准施教”的三大项人才扶贫举措。针对两县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集团遴选了旅游策划顶尖专家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为两县旅游发展定位、资源开发、旅游产业体系搭建、服务品质提升提供解决方案。“引进来”的同时,华侨城集团也强调“走出去”,一方面,以精准为原则开展定向招聘,结合集团用人需求引进两县人才,促进劳务输出转移。另一方面,以“双向”为基础开展人才交流,组织贫困县学校学生、行业从业者等团队赴华侨城参观交流,同时,鼓励集团年轻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进行调研考察和志愿支教。另外,华侨城集团还将在两县设立公益性扶贫专岗,按月向聘用的贫困人员提供劳动补贴,助力其通过劳动实现稳定脱贫。


  产业扶贫是支撑。“‘扶’字分成两半,右边是夫,要有人;左边是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华侨城集团派出的另一名扶贫干部、黔东南州三穗县副县长赵术民对记者说。把外界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结合起来,是产业扶贫的内核之一,华侨城集团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努力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龙头企业+股权投资”模式落地,就是要鼓励当地群众“脱懒”,提升脱贫的积极性。以三穗鸭产业为例,三穗县养鸭传统由来已久,当地60%农户是经验丰富的养鸭人。目前,华侨城正联合当地政府探索产业扶贫模式,一方面,贫困户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获得华侨城的资金扶持,自主进行养殖或通过流转土地租金、入股企业、合作社量化分红、直接参与务工获得增收。另外,推动与当地龙头企业千里山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洽谈合作,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共同培育品牌、拓展销售渠道,迅速推动其提升产业规模和品牌价值。除了以三穗鸭产业为核心,打造“一县一品”龙头产品外,华侨城集团还协助当地拓展了商品蔬菜和精品水果、食用菌、竹馏、中药材、大闸蟹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这种“三穗”模式成功帮助很多居民走上了脱贫之路。


  旅游扶贫是重点。华侨城集团积极推动的乡村振兴旅游扶贫项目,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特色样本,未来集团将继续协助黔东南州策划包装民族特色旅游开发项目,扶持其文旅行业的发展。黔东南州是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全球“反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大宝贝。华侨城集团充分挖掘两县乃至黔东南州全域旅游的潜力,围绕“如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拉动消费”的理念,挖掘当地侗族、苗族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了三穗县颇洞村旅游示范点、天柱县三门塘景区和金凤山旅游景区规划策划。如今,以三门塘景区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景区已成为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极具代表性的旅游打卡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逾万人次,以旅游带动的周边产业发展更是直接造福了当地居民。


  此外,华侨城还将继续集中资金、产业、资源优势,在两县选择有条件的村寨打造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扶贫村寨,探索全新可复制的“产业+村寨”扶贫新模式。通过精准施策开展村寨环境改造,搭建特色产业帮扶平台,扶志扶智解决就业,挖掘特色旅游资源等方式,多维度、全方位对村寨进行整体扶持,切实增强地区内生动力,打造生态有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村寨。


  “文化旅游+美丽乡村”赋能精准扶贫助攻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华侨城集团“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在紧跟国家战略的前提下,华侨城立足集团优势资源,探索实施了新型城镇化及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并启动了共筑“100个美丽乡村计划”,以“文化旅游+美丽乡村”模式,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云南、西藏、海南、广东、四川等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云南红河谷元阳县南沙镇水塘村,华侨城旗下文投集团选址规划荒山荒地5000多亩作为扶贫基地,引进适合当地水土的世界各地优质热带水果进行培育,打造稀奇水果植物王国,同时努力把项目建成集水果种植、旅游观光、水果采摘、水果科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红河谷水果小镇,创造“热带水果+文化旅游”的百果公园田园新模式,另外,通过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促进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就业稳定收入,为元阳县脱贫攻坚打下基础。未来,华侨城集团还将继续追加投入,以产业扶贫基地带动红河干热河谷地带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挂钩贫困户脱贫致富,从根本上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


  再把目光投向中国最南端——海南,在阳春四月的三亚中廖村黎家小院里,黎族阿姐阿妹穿着精致的民族服饰,与游客一起载歌载舞。作为三亚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羊”,中廖村早已名声在外,慕名而来感受黎族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自从2017年华侨城集团旗下海南集团与三亚中廖村正式合作后,当地村民就吃上了“旅游饭”。“在入团之前,我们都是家庭妇女,村里建设好了,可以跳着自己喜欢的舞蹈,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演艺团成员黄菊金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本着尊重乡村肌理的原则,华侨城对中廖村的改造一面保留其好水好景,另一面重塑并利用中廖村的花海、道路、民居、景观台等公共空间,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舞台化和艺术化,策划了一系列与山水、乡村契合,演员和游客高度互动的黎族特色歌舞表演。升级版的中廖村具备吃、住、行、娱一站式接待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廖”模式也广受好评。2018年5月,在由海南省旅游委员会组织的全省乡村旅游点(区)等级评定中,中廖村获评“五椰级乡村旅游点”荣誉称号;植根民族文化的特色化打造,也让村寨的住宿设施获评海南省住建厅颁发的“海南省十佳民俗创建示范点”。


  同样在华侨城集团特色扶贫思路指导下实现“变身”的还有广东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青梅煮酒、擂茶会馆、农礼小铺、四季果蔬采摘、客家田园风情民宿……华侨城·螺溪谷项目已于去年落成正式开放迎客。2017年6月,深圳市坪山区政府、汕尾市陆河县政府与华侨城集团三方联动,选址陆河县螺溪镇欧田村硁子里打造新型乡村文旅产业,通过华侨城的文化旅游产业运作优势,整合提炼当地文化资源、客家风情、农产品(000061)等30多个产业链条资源,构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导向的乡村田园客家文化旅游综合体。从农舍荒芜的贫困村到特色旅游乡村的华丽蜕变,螺溪镇村民珍姐是亲历变化的见证人:“我在附近民宿工作,一个月有2000元收入,家里养殖的当季农产品拿到螺溪谷平台上卖,还能再赚点,以前‘吃了上顿管不了下顿’,今年开始存上钱了。”另外,本地贫困户还可以通过入股分工、农产品加工贸易、旅游相关行业劳动输出等方式增加实质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西部也同样是华侨城集团关注的脱贫扶贫重点攻坚区域,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素有“西藏江南”之称,是深受“驴友”喜爱的自驾游打卡地,华侨城集团与深圳市南山区政府、林芝市政府联合落实察隅县产业扶贫,打造了林芝华侨城国际汽车营地项目。作为华侨城集团响应国资委“央企入藏”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示范性引领项目,林芝华侨城国际汽车营地选址紧靠318国道与林拉高速公路交会处,建成后将集酒店、餐饮、运动休闲、房车营地、医疗保障等服务功能为一体,不仅能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将整合利用当地植被营造景观,优化旅游设施和资源,使之成为林芝新的旅游名片和产业扶贫典范,以点带面推动林芝全域旅游及经济发展。记者了解到,项目目前各项设施已基本完备,预计将于今年二季度启动试运营。


  “精准帮扶,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小康,我们责无旁贷。”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段先念一席话道出了集团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华侨城蹚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文旅央企样本。华侨城集团将始终坚持社会责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把精准扶贫贯穿始终,坚持走高质量脱贫道路,号召集团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扎实的脱贫攻坚成效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