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服务支持民企融资见实效
2月27日,合肥琪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芹就公司融资情况介绍说,“今年年初在徽商银行拿到了两笔贷款,总共600万元,这两笔贷款作为流动资金使用,将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
2018年以来,从《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的陆续出台,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陆续送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红包”,这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服务民企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徽商银行坚持“不唯所有制形式、不唯规模”的授信原则,对民营、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设置所有制性质划分等歧视性标准,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力度,致力打造成为安徽省内民营、小微业务主办银行,既有效落实了政策,又积极履行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截至2018年末,徽商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252.7亿元,比该行同期国有企业贷款多118.8亿元;户数超7万户,覆盖大中小微型企业,荣获《华夏时报》评选的“2018年度小微金融服务银行”金蝉奖。
立足于综合化服务,服务大中型民营企业。徽商银行围绕企业在结算、融资、财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降杠杆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在信贷服务基础上,有效整合并购融资、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债务融资工具等非信贷业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综合金融服务。2018年,累计为民营企业注册发行债券近35亿元,占省内民营企业银行间市场发债规模的70%;成功发行滁州惠科债权融资计划45亿元;创新推出全省首单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成功为山鹰纸业发行2亿元超短融,大大降低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获得监管部门以及客户单位的高度评价。
立足于专业化服务,服务小微民营企业。多年来,徽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一直居于安徽省内首位,2018年完成“两增两控”。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徽商银行围绕机构、团队、产品、流程、考核等“五个专业化”,打造小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按照“253”标准(2个客户经理,服务50家客户,金额不超过3亿元)配置团队,并建立晨会、周业务例会、月例会和工作日志的“三会一志”工作机制,使客户经理“敢做、会做、愿做”小微业务。二是创新产品服务。徽商银行贴近市场需求,打造7大类50多款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其中,与安徽各地市合作成立8只中小企业创盈基金,总额超50亿元,专门扶持中小民营制造型企业;在全省金融机构创新还款模式,推出新老贷款无缝对接的“易连贷”产品,截至2018年末,余额74.1亿元,户数1167户;积极推广“4321”比例再担保贷款、“税融通”业务,居安徽省内前列;在全国率先推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以小微企业法人为主体的全线上、纯信用产品“信e贷”,累计投放849户27.4亿元;为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贷联动产品。截至2018年末,科技金融贷款1145户201.6亿元,投贷联动业务86户13.5亿元。三是配套优惠政策。徽商银行持续贯彻银保监会“六项机制”和“四单原则”,重点在资源配置、客户准入、信贷审批、风险定价、风险容忍等方面实行小微企业差异化服务。对小微企业经营出现暂时性困难,不抽贷、不压贷,通过贷款重组、利息减免、放宽期限等多种方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各项规定,致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开展主题活动。在全行范围内开展“金融在行动、千名行长进万企”活动,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金融服务。截至2018年末,徽商银行共组织专项对接会28场,走访摸排企业1344户,协调解决667户企业融资需求,合计金额28.4亿元,社会反响热烈。
目前,徽商银行已制定《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切实发挥好带头作用,为省内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一是坚持服务民营小微市场定位不动摇,立足安徽,服务地方,精耕细作。二是为民营企业单列信贷资源,稳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三是推进名单制管理,上门服务,把金融服务送到家。四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实现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五是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区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可获得性。六是改进授权授信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确保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信贷标准不高于其他企业、审批时间不多于平均水平,让民营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