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没人开发核能汽车
Duang的一声核能汽车诞生了,Duang的一声一个接一个的街区消失了……核动力汽车有一些车企开发,但主要以美俄为主;这种汽车过于科幻也很难做到量产小型化,更重要的是难以做到保证安全。核能汽车的普及障碍第一点是核反应堆的小型化,因中子与介质原子核碰撞引起的中子慢化现象对反应堆有一个临界体积的要求,虽然有制造出纽扣电池大小的核裂变电池或者小型化的说法,但真正的量产核电池还没有报道过出现量产的产品。目前小型化的核反应堆也有一台重卡这么大, 量产车的体积很难控制。
第二个普及难点是核反应堆要考虑散热的问题,核动力航母和潜艇在水中有天然的散热优势,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在陆地上行驶的汽车总不能只依靠风能或者“冷却液”散热,一定要用这种结构的话冷却系统的体积也会非常巨大,所以核动力汽车虽然有部分车企提出并且试制,但目前似乎还是在概念阶段。
除了技术方面的障碍以外,核动力汽车还涉及到安全的问题。
汽车保有量足够大的国家年机动车事故量都是百万级,燃油动力或电力驱动的汽车碰撞后即使爆燃其破坏的区域也会很小、波及的范围不过几十米,但核能汽车潜在的危害太大了。虽然碰撞不至于让不至于产生核爆但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而且周围的人员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核泄漏有七个等级,其中第3~7均会造成大两大问题:
1、外部放射剂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内部核污染会对工作人员(汽车指司乘人员)造成损伤。
2、反应堆严重受损造成和严重核污染会对周边一定区域内的人员造成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
α、β、γ辐射会对人体的的皮肤、神经系统、基因链造成破坏,核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不仅是皮肤的灼晒还会是神经衰弱、白血病、癌症以及遗传性疾病,重要的是会造成多代的致畸。试想一旦核能汽车普及行驶并且按照现有事故率出现碰撞, 核污染则会替代颗粒物和尾气排放密度在各个角落,这是“末日级”的灾难。
所以核能汽车应该只会是一种概念或者应用在特殊领域,民用车的普及可能性几乎为0。常规能源的消耗殆尽需要一种可再生能源替代,而这种必然会是以风、光、水、地热或生物质能为载体的造电模式,不仅清洁而且从制造端到使用载体都不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常规”一些的电能已经足够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