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8新年献词:出发,出发 警花白艳妮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04 09:54:27

2018新年献词:出发,出发  警花白艳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又从这个新时代昂首出发。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砥砺奋进应如常,伟大变革不停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新时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就是在一次次出发中,走出来的。


两个多月前,我们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屹立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书写新光荣。


2018年来了。此刻,我们正立于新征程的潮头,扬帆再起航,矢志再出发。


出发,必须坚定。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前路之上,必然有艰难险阻,必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但这又怎么样呢?更重要的道理明摆着——不出发,什么也没有。若不再出发,已经有的,也会失去。


出发,必须清醒。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怎么去,和谁去,谁带领我们去。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认清世情国情党情,保持方向定力,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基本国情,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是前进路上最大的清醒。


出发,必须超越。原地踏步,不叫出发。僵化保守,不叫出发。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进击、一次攀登、一次跃升。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激流勇进也好,静水深流也好,出发者的功夫要不断见涨,前行者的境界要不断提升。


出发,必须务实。如果只是文件到文件,那只能叫发出,不能叫出发。如果永远只是围着蓝图打转转,那蓝图也终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新时代里的出发,新征程上的进击,更需要扎实落地、精心落准、尽力落细,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个实字干到底。




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出发,即是赶考。既要善于在顺境中出发,也要善于在逆境中出发。既要习惯在自信中出发,也要习惯在忧患中出发。既要敢于在已知中出发,也要敢于在未知中出发。既要准备在掌声中出发,也要准备在批评中出发。


在8900万赶考者的行囊里,应始终放妥8个字:“正气”——没有正气,一切目标免谈;“实风”——务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新态”——改革创新的状态,敢于自我革新的状态;“民本”——以人民为本,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贯穿全篇,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里贯穿全篇,在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里贯穿全篇。这个极为关键的信号,这个极端重要的要求,8900万赶考者一定要学懂、弄通、做实,不仅牢记于心,更要深刻践行。


出发,为了人民。这个“为了”,不仅要在出发之际的宣示里体现,也要在每一处政策制定、每一个工作安排、每一次解决“操心事、烦心事”的细节里体现。出发,还要依靠人民。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拜人民群众为师,就灵了。出发,更要始终与人民并肩而行,方能达成十九大报告里“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目标。


对所有改革者来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的出发,即是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所言之“将改革进行到底”,至少有三重涵义:改革是永无止境的;改革要不断在新的起点、更高水平上再出发;改革者今天所遇到的就是最难的难题,若没有将它进行到底的勇气、决心和能力,接下来这一关,就闯不过去。


对所有脱贫攻坚的参与者来说,2018年的出发,即是总攻。几千年未做到过的事情——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若做到,可谓千秋伟业。三年攻坚,须不舍昼夜而为。三年功成后,也无可停歇。因为再出发的承诺,已经做出: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志向高远者的出发,就是这样,一程续一程,一棒接一棒。为民造福者的出发,就是这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划抢在群众前头,果实装在群众兜里。攻坚克难者的出发,就是这样,保持清晰笃定的方向、坚强有力的领导、革故鼎新的作为。居安思危者的出发,就是这样,始终能自省短板与不足,直面困难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