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抢头阵”,但广州宁波才是赢家
今年,全国各个城市的“人才争夺战”随着上海户籍新政的出台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百余座城市千方百计地招揽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生,吸收新鲜血液。但舆论较少关注到的是,有两座城市却选择了聚焦技术型人才,其中,宁波重金补贴高技能人才,广州开展“羊城工匠”行动,不断发出欢迎蓝领的信号,成为全国户籍存量改革的领头羊。
八月中旬,宁波和广州相继推出新政,开创了跨省和跨地区社保互认的先河。
着眼人才存量,实际上是看到了长久以来因为缺乏一张名校毕业证而被各大城市拒之门外的一批人:技术人才。一直以来,“中国制造”背后的工匠们在大城市交了多年社保,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却因为无法落户而返回家乡。2007年底,在深圳务工的农民工排队“退保”,领取社保个人账户资金,备受舆论关注。
宁波和广州作为制造业大城,意识到想要带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专业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给予他们平等的居民身份和扎根机会便是传承工匠精神、发挥城市产业特性的第一步。
从宁波到广州:敢为天下先
8月中旬,宁波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放开宁波市落户条件的通知》,这是继2018年、2019年两次放宽落户政策后,宁波近年来的第三次调整。此次调整最大的亮点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缴纳的社会保险在申请落户时,可累计纳入宁波市缴纳年限,目前该政策已于9月11日正式实施。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宁波开创了全国首例跨省互认社保。即使没有过多舆论的关注,但暗涌之下,宁波已经在“人才争夺战”方面夺得先机。
同样在8月中旬,广州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和司法专家介绍《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时提到,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人才入户积分,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这意味着,在长三角、珠三角相关城市的户籍准入年限,可以无缝对接到广州落户。换言之,在杭州、苏州、南京缴纳的社保年限,可以直接纳入广州的社保年限,获得优先落户资格。
广州此举,相当于开创了跨地区落户互认的先河,结合其一线城市的地位和庞大的人口、经济体量,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其意义更甚宁波一筹。
事实上,关于跨区域积分互认这一改革,中央在今年3月就释放了信号,而宁波和广州最先做出了响应。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围绕劳动力这一要素《意见》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