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个股 > 正文

解构新一届并购重组委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09 15:46:36



解构新一届并购重组委



在第六届并购重组委运行3年后,第七届并购重组委本周终于接棒履新。


新一届20名并购重组委委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主导并购重组审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本届并购重组委入选人员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向科创领域倾斜,这也同证监会自去年以来持续表态要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相吻合。


科创背景委员入列


第七届并购重组委换届耗时颇久,早在2018年10月25日候选委员名单就已公布,但直到本周拟任名单才落定,时间已过去了7个月。


对此,一位北京地区大型券商投行项目负责人表示:“去年9月底到今年5月,资本市场变动很大:A股触底、科创板设立、证监会换帅。通常来说并购重组委和发审委这样的组织是要落实当下监管定调的,市场变化的过程中,迟迟未能换届也能理解。”


而此次并购重组委拟任委员的人数也让市场颇感意外,候选名单中共有45名来自12个不同领域的候选人,但最终证监会只筛选出了20位委员,淘汰率超过了一半,总人数相较第六届并购重组委也缩编了近半。


最终20名拟任委员的构成分别为:会机关3名,证监局3名,沪深交易所5名,国家部委1名,高等院校1名,证券公司1名,创投基金1名,私募基金1名,公募基金1名,律师事务所1名,会计师事务所1名,资产评估机构1名


“人数是减少了,但覆盖的领域更多了,委员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也上去了。”沪上一家大型券商专注并购重组业务的人士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从委员背景来看,证监会是希望利用并购重组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如相比第六届并购重组委,此次证监会引入了国家部委委员,入围者是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巡视员梅建平。


此次还首次引入了创投机构和私募基金的代表,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信中利董事长汪超勇、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陈帅入选。


此外,高等院校入选委员——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也对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多次发表过观点和看法。


除此之外,证监会还专门为此完善了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新增适用“豁免/快速”通道的产业类型,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新能源、生物产业等。


审核或变奏


并购重组委换届并非简单的人员更替,背后暗合了监管周期的变动。


如2016年7月初第六届并购重组委正式成立,随后并购重组市场进入严监管周期。


“这几轮并购重组市场的变化和并购重组委的换届都有关联,新一届人员执行新的政策,市场进入新周期。”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


去年10月以来,也就是并购重组委开启换届工作的时点,证监会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密集发布了数项政策,新一届并购重组委无疑将是这些新政策的践行者。


与此同时,市场也在期待另外一些变化,尤其是在科创板设立、IPO审核节奏出现变化的情况下。


根据记者梳理,在并购重组审核等候名单中,也有一些上一个周期中并不被认可的红线项目,如影视资产的并购以及一些交易结构创新的借壳或类借壳项目。


“新一届并购重组委对这些项目的审核具有指向性意义。从第六届并购重组委最后审核的风向来看,对一些大额并购或者借壳项目的控制已有所放松,因此新一届并购重组委是坚持此前的监管红线还是会放松管制,市场十分关注。”一位天堂硅谷的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换届名单落定的近两周,并购重组的审核节奏也有提速的迹象。


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并购重组委从年初到5月8日共计召开了21次审核会议。除去春节期间的两周未开审,17周内,平均每周开审1.26次。但近两周内,审核频次有了明显提升,4月最后一周并购重组委开审4次,本周并购重组委再次召开两场会议,远超往常的审核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