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子变沾化商界新秀
他是一名农村的孩子,毕业后自己创业,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和失败,23年的艰苦奋斗让他成为业界的翘楚。“做企业,创业难,守业更难。现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形势非常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我们要在找准业务方向后,顺应市场形势,不忘初心,坚持奋斗。”5月14日,沾化区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首任会长高立刚在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初次见到高立刚时,他穿着一件简单、合体的黑色短袖T恤,留着精神的短发,看起来略显腼腆,很难想象他就是在建筑、餐饮、物流、金属加工等领域都获得很大成就的青年企业家。“年轻的时候,有过很多梦想,也涉足过很多行业,在经历了社会的洗礼之后,才稳重了许多。”高立刚很平静地将这十几年的创业经历,用缓慢的语速向记者娓娓道来。
高立刚出生于1978年,是沾化区富源街道西李村人。1996年,刚刚从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他,就有了超人一等的眼光,怀揣着梦想毅然踏上创业之路。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第一站选在了济南章丘市,承包了枣园镇一家供销社加油站进行经营。
但是,刚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他除了满腔热血之外,并没有任何成品油销售经验,不久之后,因部分账务无法收回导致初次创业失败,还背上了三万多元的债务。“当时年纪小,涉世未深,这次的失败也让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回忆起当年的创业经历,高立刚脸上露出一丝遗憾。
初次创业铩羽而归之后,高立刚痛定思痛,决定先找准方向再发力,无奈之下返回家乡的他,开始不停的尝试。2003年,他转战东营市,捡起早年学习的电气焊手艺,以日薪28元的待遇在一家建筑公司做技术工。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怕累的劲,他沉下心来埋头苦干,把工地上的情况摸了个透,硬是从技术工人升职成为项目经理。“当时,我发现建筑行业是朝阳产业,以后定可以有大的发展,而且经历了三年的工地生活,现在我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出去闯一番事业。”
2005年,高立刚拿着打工攒下的两万块钱再次返乡创业,这一次,他抱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立志干一番事业。
辞去工作之后,他回到沾化,注册成立了沾化盛达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组建了一只70余人的建筑团队。为了便于运送人员及材料,他咬牙花8000余元购买一辆二手尼桑皮卡车:“那辆车跟着我也算吃了不少苦,三年时间跑了15万公里,后来就报废了。”
2005年,正是沾化区刚刚开始招商引资的阶段,高立刚敏锐地抓住时机,拿下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项工程,为一家浙江企业建设造船厂,工程造价为五千余万元。由于资金紧张、人员匮乏,高立刚只好身兼数职,从包工头到材料采购、从业务恰谈到施工调度,都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从早到晚、没日没夜的奔波在工地上。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高立刚一狠心,吃住都盯在工地上,而其住所便是那辆二手皮卡车。高立刚回忆说,那时候车上永远备着一件军大衣:“这件大衣可帮了我大忙,冬天当被盖,夏天挡蚊虫。”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工地上吃住了一年半的他,其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均获得了浙商的高度评价,他也成功取得了第一桶金。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