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民企 > 正文

回暖增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28 15:41:30

回暖增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第一。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要求,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青创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GDP增速好于预期,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制造业的回暖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极大地提振了经济发展信心。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社会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产业。从历史经验看,制造业的每次转型升级都是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关键引擎。在陈宗看来,我国制造业已经从当初的初加工、代工,发展到精工生产向高端智造迈进。“从去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到去年12月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再到如今的华为5G折叠屏手机的亮相,中国制造的成就已引起世界瞩目,可以说我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转型升级也已呈现出越来越快的态势,并且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正在步入引领阶段,产业的优势壁垒正在构建。”正因如此,陈宗认为,在未来尖端制造、全产业链升级乃至由此带来的国家综合实力对标性竞争局面已经开始形成。


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我国制造业该如何突围?对此,陈宗表示,数字化、智能化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全产业链质量与效益双优化的动力,我国制造业要充分借势发展,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同时相关产业配套政策也要跟得上。在陈宗看来,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全社会经济行为,有着周期性长、投入成本巨大,呈现系统性等特点,因此为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央财政需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欣喜地看到,2018年,我国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年已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这对制造业回暖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等渠道,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制造领域符合条件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等,有效地提升我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下一步,陈宗建议,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设立并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领域投入,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可以引导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设立一批相关行业的专业创投基金,帮助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