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就业 > 正文

推动贫困户就近就业措施精准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03 18:29:20



推动贫困户就近就业措施精准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19年4月30日举行“云南省2018年33个贫困县(市、区)退出贫困县”新闻发布会,云南省扶贫办及相关州市领导就相关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曲靖市委常委、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

作为33个此次退出贫困县之一的富源县,是如何在做好项目库建设?如何做到推动贫困户就近就业方面做到措施精准、成效显著的呢?中共曲靖市委常委、富源县委书记 唐开荣向记者介绍说:富源地处云贵交界,素有云南东大门之称,总人口8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138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富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扶贫办关于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要求,以项目库的“建、管、用”为抓手,构建了精准指挥、精准组织、精准落实的脱贫攻坚机制,确保“六个精准”要求落实落地,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

记者了解到,在具体工作中,富源把贫困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作为增收脱贫的关键举措,纳入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排查,在做到对贫困人口就业意愿清、就业地点清、就业岗位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到县内煤炭企业、工业园区就近转移就业、扶贫工厂下乡进村就地转移就业、开发公益岗位等措施,有效精准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难题。

一是县内煤炭企业、工业园区就近转移就业。富源发挥煤炭企业用工多、收入高的优势,通过技能培训,把青、壮年贫困人口精准输送到县内煤炭企业务工。累计解决6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同时,立足富源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浙江今飞、万里扬等一批大企业落户富源,不仅培育壮大了新兴产业,而且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目前,富源县工业园区解决就业近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0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二是扶贫工厂下乡进村就地转移就业。富源利用村组闲置校舍、活动场所以及农户的闲置房,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在群众家门口创办扶贫工厂,方便需要照顾家庭无法离乡和老弱病残输不出、易地搬迁需就业等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全县累计创办扶贫工厂202个,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点全覆盖、行政村全覆盖,并延伸到村民小组。现在,藤条家具、电子产品、体育用品、民族刺绣等来料加工、订单加工扶贫工厂遍地开花,累计解决15000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万多人,人均月增收1700至4000元,实现了挣钱管家两不误。

三是开发公益岗位助脱贫。结合生态公益林管护、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路养护、河道治理等工作,选聘护林员、护路员、河道治理员,帮助426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至10000元;自筹资金,开发保洁员、信息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帮助15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元。

总之,通过千方百计组织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再加上农业产业扶贫、县外输出务工等措施,全面增强了贫困群众收入支撑,顺利实现22861户100821人如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了历史性贫困问题,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据了解,下一步,富源县将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管理使用,突出产业、就业两个重点,巩固提升扶贫工厂带动成效,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确保剩余人口如期脱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