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火车头”熄火倒计时?
从年初至今,经济增速预期从1.8%一路被砍到0.5%,德国经济都经历了什么?
在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最新公布的对欧盟成员国经济增长的修正预测中,增速下调幅度最大的是欧元区“火车头”德国。被二次下调的德国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遭腰斩,从1.1%降至0.5%,不到年初增速预期1.8%的三分之一,这使德国今年经济预期增速在欧盟区排在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意大利(0.1%)。
欧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全球制造业增速放缓导致订单数量减少及商业情绪悲观,考虑到德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及工业结构,“德国的经济复苏要比预计的耗费更长时间”。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众多欧盟国家官员和智库学者都倾向于内因,认为德国这一轮的经济周期已经到头,包括经济结构、财政文化过于保守乃至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原因。
不过有趣的是,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德国经济学家们,却多将原因指向外部性风险,认为影响德国经济下行的很多因素都只是暂时的,关键要看全球贸易环境是否复苏。
外部性过大的“火车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7年德国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达47%,高于欧元区(45.4%)、欧盟(44.4%)、高收入国家(31.2%)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28.8%)的平均水平,相比之下,法国这一指标为30.9%,英国为30.1%。
为此,在全球贸易局势并不稳定的2019年,德国经济预期被各大经济机构看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3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也将德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下调至0.7%,给出的原因即是德国对出口依赖度较高。此次欧委会也持相同看法。
IHS 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克莱恩(Timo Klein)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尽管从2011年以来,德国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降低,但仍然高于几乎所有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因此,全球增长和贸易放缓对德国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国家。”
德国经济研究所(DIW Berlin)预测及经济政策部副主任容克(Simon Junker)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德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工业份额,并表现出强烈的出口导向,同时高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因此,德国特别容易受到贸易中断的影响。”
IFO经济研究所商业周期分析与预测部主任沃尔默施尔瑟(Timo Wollmershäuser)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制造业对德国总附加值( GVA)的贡献要比欧盟其他国家高26%,其中欧盟国家的平均比例仅为德国水平的三分之二。” 因此,沃尔默施尔瑟认为,在全球工业周期冷却时期,德国受波动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欧盟其他国家。
此次欧盟认为德国和意大利将成为欧盟国家中仅有的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低于1%的国家,而欧盟核心国之一的法国经济增长预期保持在1.3%不变,希腊和西班牙的经济增速也维持在2.2和2.1%,东欧国家波兰则成为上调幅度最大的欧盟国家,从3.5%上调至4.2%。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重要智囊,法国外交部分析、预测与战略中心前主任瓦伊斯(Justin Vaïsse)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法德有着非常不同的经济体系。“德国有出色的出口机制,所以德国经济在全球增长时期是很好的。但当整个环境不太好,像今年这样,德国的出口机制就不行了。”他说。
此外,也要看到的是,还有一些技术因素影响德国的经济发展。克莱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8年下半年以来,占据德国经济重要地位的汽车业不得不应对新的排放测试(WLTP),需要在2018年9月前重新认证每个汽车模型的资格。然而,一直忙于处理柴油丑闻的技术人员无法及时进行所有测试,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认证成功前无法售卖的库存积压,最终导致汽车产量减少。”
另外,他解释说:“2018年的极端干旱导致河水水位处于低位,尤其是莱茵河情况严重,这使得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货物运输被迫大幅减少。”
财政保守能改么
欧委会指出,德国具有弹性的国内需求是支撑其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表示“如果外贸逐渐复苏,私人消费稳步扩张,在收入增长和财政扩张的助力下,德国的GDP增长可能在2020年达到1.5%,这也是受到‘日历效应’的强烈影响。”
对于所谓“日历效应”,克莱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9年经济预期低也有时机不幸的原因:“出于算法原因,2018年的GDP下降也抑制了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这意味着,即使今年德国随着时间发展经济逐渐复苏,对2019年的平均水平也无济于事。”
克莱恩称,此前影响德国经济的负面因素大多是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的现象。他预计,从2019年接下来的几个月直到2020年初,德国平均季度增长率约为0.2%~0.3%。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